「開源節流不容易,需要醫界與全民共同努力。」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,節流並非盲目緊縮,而是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花費。節流的重點在於落實醫療分級,避免重複用藥與檢查,同時徹底查處如虛報、浮報等違規事項。
健保收入 難趕上支出
台中人工植牙據推算,健保總額十年內恐破兆;李伯璋對此說明,使用者合理付費才是正道,然而醫療支出持續增加,健保費率成長卻跟不上支出。雖然有安全準備基金及補充保費,但透過增加保費來開源,仍相當困難,故節流絕對是重點。
然而節流之餘,李伯璋強調,該給付的,不會吝嗇,例如先前放寬抗?疹病毒用藥給付條件,即是針對有必要使用的藥物給付,減少民眾的痛苦與負擔。
落實醫療分級 減少不必要就醫
雖然健保制度避免了過去部分民眾「沒錢救命」的問題,然而健保署提醒,不能因為有健保,便疏忽平時對自我健康管理的義務,建議從生活飲食、作息方面著手,積極防病,方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開支,維持生活品質。
李伯璋署長以自身為例,強調自己很重視睡眠,雖然近來晚上腳部抽筋,但並未去大醫院要求精密檢查,而是透過文獻查詢,找到合適的營養補充,順利消除不適。
李伯璋表示,一般民眾身體微恙,如果無法藉由自我保健改善,也要先找可靠、有耐心的基層家醫科醫師判斷,不需立刻去大醫院,更不宜隨意吃藥。台中植牙
【植牙簡介】植牙是什麼?
植牙手術的發展流程
現代植牙手術的進步,植牙儀器大約50多年前(西元1965年),植牙發明者Branemark博士在多倫多大學發表了一項非常成功的植牙技術,從此開啟了現代植牙的大門。而人工植牙也就大大影響了缺牙的臨床治療,以往多是配戴活動假牙或是牙橋,而後來因為植牙的方式可以獨立支撐,所以免去犧牲其他牙齒的可能性,故此方式植牙推薦最為廣泛。
台灣在20多年前開始引進植牙技術,經過多年植牙醫師們的臨床經驗,以及植牙技術、相關植牙儀器設備的進步,目前國內植牙手術的方式已經相當純熟,甚至幾乎是治療缺牙的首選,植牙中心在台中植牙的經驗豐富,廣受患者推薦。
人工植牙手術方式
在缺牙的地方植入一顆人工牙根便是人工植牙,缺牙的原因有很多,舉凡外傷、口腔疾病…等因素,根據缺牙的原因也會影響植牙術前的前置作業。在前置作業後會將鈦金屬製成的人工牙根植入骨內,選用鈦合金的原因是跟人骨的相容性較佳,不會產生排斥作用。
植牙前推薦需要詳細評估
而植牙手術後的恢復是依據植牙部位、患者的身體狀況......等情況也會有差別,通常下顎需要三個月;而上顎則是四個月就可以骨整合,也就是人工牙根與骨頭緊密接合,最後才會接上假牙,植牙前與牙醫師進行詳細評估,以了解自身情況有無需要調整植牙方式或其他額外植牙前治療。
目前醫學中心與基層醫療體系已逐步垂直整合,李伯璋指出,很多基層醫療的醫師是大醫院訓練出來主治醫師,能力不遜醫學中心的醫師。而目前醫學中心逐步主動下轉病人,協助醫療分級,尤其大醫院的醫療人員主動推介基層醫療,必能給予病人信心。
杜絕非必要重複檢查及開藥
健保署統計指出,健保支出主要是檢查、藥費及醫師診察費。目前醫療資訊雲端資料的建置已完成,醫師調閱得到患者過去的醫療紀錄,有助減少重複性的醫療浪費。
李伯璋進一步指出,調閱患者檢查紀錄的動作很重要,一旦未調閱,逕行進行相同的檢查,將認定是無端重複檢查而核刪給付。只要確實調閱,並清楚載明重新檢查的原因,健保署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。台中植牙推薦
緊盯主要支出 避免失控
儘管健保收支短絀,保費未來恐面臨調漲壓力,李伯璋仍強調,健保的基本原則是合理給付給醫療工作者,並讓民眾獲得良好的醫療照顧,儘管健保的開源節流不易,只要盯緊健保的大宗支出,落實醫療分級,減少非必要就醫,嚴控重複檢查與用藥,杜絕浮報及虛報健保費用,即能避免健保支出失控。